肝腹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文梳理肝硬化的胸部并发症临床必备
TUhjnbcbe - 2021/5/15 21:42:00

8年前年仅6岁的男孩小智毅

患上肝病发展至晚期肝硬化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院进行“换肝”手术

而供体是59岁的爷爷

这次捐肝也是

中南地区首例“爷供孙”的肝移植

8年后小智毅再次病危,

不停呕血命悬一线

危急关头

爸爸拨通了曾经为儿子换肝的专家电话

当天急奔武汉

历时4小时挺过了手术关

3月4日痊愈的小智毅重返校园

8年后,小智毅与肝胆外科医护团队再相聚

8年前爷爷执意捐肝救孙子

14岁的小智毅家在湖北枣阳,一出生就命运多舛。1岁时,父母远赴杭州打工,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是三个孙子里面最小的,被爷爷奶奶亲昵地称为“老三”,是老人的心头肉。

年,当时6岁的小智毅经常低烧,爷爷张家顺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想到后来突然高烧39摄氏度,在当地查出肝腹水。医院,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这是一种先天性肝病,已成为肝硬化晚期,药物治疗只能维持,最佳方案是肝移植,且唯一可行方案是亲属间的肝移植。

经配型和评估,爷爷张家顺和父亲张传虎都满足肝移植的条件,两人争执不下,都要为小智毅捐肝。“您年纪这么大,身体会吃不消的!”张传虎苦劝爸爸,可张家顺也很犟:“你是家里的顶梁柱,毅毅看病借了这么多债,以后谁来还呢?”

在捐肝前最后一次检查时,张家顺干脆坐在门口,拼命拦住儿子进去检查,张传虎最终没能拗过父亲。

年9月14日,祖孙二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室,肝胆外科肝移植中心万赤丹教授团队完成手术,张家顺1/3的肝脏成功移植到孙子体内。

肝胆外科万赤丹教授检查小智毅身体状况

爸爸拨通当年救命医生电话

时隔8年,今年已67岁的爷爷张家顺还记得,万赤丹教授告诉他,这是中南地区首例“爷供孙”的肝移植手术。“只要能救孙子,整个肝给他都可以!”8年来,医院复查,张家顺体内的肝脏已长大,恢复不错,小孙子也健康成长,像同龄人一样学习生活,肝功能恢复得很好。

没想到,厄运再次发生在小智毅身上。今年2月6日,小智毅突然开始呕血、便血,医院,但病情恶化迅速,血压为91/52毫米汞柱,血红蛋白不到正常数值的一半,血小板也非常低,生命危在旦夕。

医院救治条件有限,医生告知无法收治。危急关头,智毅的爸爸张传虎拨通了8年前负责孩子肝移植的专家、医院肝胆外科熊俊副教授的电话,“求求您,救救孩子吧。”

得知消息后,协和肝胆外科立即行动,熊俊教授指导小智毅一家检测核酸及抗体后,主动联系医院急救中心,安排救护车奔赴枣阳。2月6日当天,小智毅通过急诊入院。

高难度手术助孩子成功康复

肝胆外科万赤丹教授团队检查小智毅身体状况

医院肝胆外科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止血、输血等抢救,幸运的是,孩子隔天就止住了血。2月8日,通过肝胆增强CT、电子胃镜检查,熊俊发现了出血处就在胃底。

在肝胆外科主任万赤丹的带领下,医护人员组织多学科会诊,考虑到孩子脾大、脾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短期再出血风险,必须手术切除脾脏、离断曲张的静脉血管。

熊俊副教授介绍,肝移植术后的患者,腹部粘连一般非常严重,腹腔手术难度大,国内很少有先例。2月10日,万赤丹教授主刀,为智毅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三天,智毅可以下床活动。

8年来,医护人员早已和他成为“生死之交”,担心一家人治疗费用不够,肝胆外科紧急募捐筹款元,一家人感激不已。

目前,智毅痊愈后已出院回家,还背起书包重回校园。昨日,智毅的父亲百感交集,“要不是拨通了那通救命的电话,孩子很可能就没救了。”他说,谢谢医护人员让孩子第二次重生。

手术背后的故事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

媒体报道

为仁心仁术的

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打Call

祝福小智毅一家幸福健康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医院

采写/张玮刘坤维

编辑/陈有为张玉竹

校对/汪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文梳理肝硬化的胸部并发症临床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