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水稻“吃”上“营养套餐” 测土配肥精准到每丘田,热点资讯,
本报7月9日讯( 徐亚平 通讯员 易劲*)鼠标轻轻一点,湘阴县鹤龙湖镇兴隆村吴正良家水稻施肥的“配方”,就在20公里外的长康镇湖南利澳肥业有限公司的电脑上打印出来了,机器随即“按方抓药”,给吴正良配出所需的肥料。7月8日上午,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与省农业厅的领导、专家,在公司观摩其智能终端配肥过程后,连声叫好。
据了解,湘阴自2006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立了测土配方数据库和粮、油、棉等主要农作物施肥模式。过去“肥多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施肥观念逐渐得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的施肥方式。但全县水稻一个模式的“大配方”,仍然比较粗放。为了让农户能方便、快捷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县里推行农企合作、科企合作,在岳阳市率先开展智能终端配方施肥。由县农业部门提供测土数据,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为技术支撑,湖南利澳肥业有限公司根据农作物品种和地力情况作出小区域模块配方,把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到每一丘田,让水稻吃上更精细的“营养套餐”。
截至目前,湘阴已建成12个智能终端配方施肥“百亩示范片”。近一年的实验、检测显示,“示范片”每亩水稻可增产30公斤,提高肥料利用率6%左右,每亩节省肥料成本40至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