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多喝水”的好处。
但事实上,很多人因为疾病或者身体原因并不适宜大量饮水!
两种情况出现,千万不要“多”饮水
正常情况下,机体水的摄入和排出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但机体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人体内发生“水灾”;如果人体水分在不断流失,又没能及时饮水,人体内就会“干旱”。
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指南》建议,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饮水~毫升,在高温或高身体活动水平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由于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通常情况下,普通人因为喝水过多而导致健康问题的情况少有发生,但有两个特殊情况需要把握:
01
患特殊疾病
患有心力衰竭、肝腹水、青光眼的患者不宜喝水过多。
此类人群在饮水时务必遵循医嘱,不仅要控制喝水量,而且要做到少量多次,以免加重病情。
02
身处特定时间
服用胃黏膜保护药物时、用餐前后、临睡前等特殊时间点不宜大量喝水。
因为,胃黏膜保护药物如被大量水稀释,会使其治疗效果降低。
而用餐前后大量喝水影响食物消化;临睡前大量喝水后,则会频繁起夜,降低睡眠质量。
四种饮水方式太“伤心”
01
大口喝
喝水太猛会导致大量的水分快速地进入血液,心脏像是身体里面的水泵,血流量变大,自然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对于本身就有心脏疾患的人,大口喝水可能会引发胸闷气短,甚至是心脏衰竭。
02
喝热水
秋天来了,喝些温水有益健康,但水温最好是贴合人体温度的,在30~40℃左右即可。
过度追求喝热水、饮热茶不但会造成烫伤,增加食管癌的风险,还会让身体迅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心脏的负荷。
03
喝冰水
水温过凉会刺激到心脏,因为低温的水会使冠状动脉遇冷收缩,影响心脏的工作,不利于血液循环,还会增加患上心绞痛、心梗等疾病的风险。
如果实在不想喝温水,可以选择水温在20~30℃左右的凉白开,而不是冰水。
04
频繁喝水
虽然喝水有利于身体代谢和水分的补充,但是喝水过勤的话,也会导致身体血容量增加,增加血管和心脏的负担。
如何正确饮水?
《黄帝内经》中用“饮食有节”四个字高度概括了饮水的养生法则。具体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节量
著名医家孙思邈曾总结“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指出饮水每次宜少,徐徐咽下,切不可大口吞饮,每日总量亦不可过多,否则将“中满不消,而脾胃大伤矣”,痰湿体质者尤宜注意。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根据是否口渴来进行饮水,就可以充分满足所需水分摄入,不必刻意追求多饮,但也不要等到渴极之时再饮。
02
节律
《千金要方》明言“饮食以时”,一日三餐是饮食的重要摄入来源,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时间,做到有规律的进水和进食。
早上5~7点是大肠经当令,此时空腹喝温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03
节寒热
过于生冷易败脾胃之阳,过于热烫则灼伤口咽、食道、胃肠道,均不可取。
健康饮水温度宜40℃左右,略高于口腔温度,便于脾胃运化吸收。
04
节饮料
应少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慎饮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因上述饮料均有损胃气。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时报、养生中国等
编辑:珠海市场监管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