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中医理论:多喝水也会伤阳气!清代大名医陈修园,作生地滋阴诗,诗曰:补水釀成巨水灾,命痰命汗势难回。茯苓泄去群阴气,姜附迎阳春又回。诗中“补水”二字,就是滋阴的意思。麦冬生地,大补之品,尚不可妄投。况无机之物,这水那水,可以妄喝乎?就不怕“补水釀成巨水灾”?一些无知专家,叫人天天八杯水,就不怕体内闹水灾?其实脑积水,高血压,胸腔积水,肺气肿,心包积液,肝腹水,慢性肾炎水肿,……,何非体内水灾?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适量喝水就可以,口渴喝水就可以,绝不是一些无知专家所说的那样,渴不渴都要喝水,甚至说“一天不少天八杯水”,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喝了水就不舒服的患者。我们要做的是顺应人体,适应自然,如果一味的听信专家要多喝水,这样害的是我们自己。
多喝水,大伤阳气。阳气受伤之后,阳虚不能化生阴津。阴津亏乏之后,口干舌燥,渴饮不止,二便不利。心烦失眠,烦躁易怒。舌质嫩红,舌多裂缝。脉细数疾,口腔溃疡。多喝水,反而引起津液亏虚,这是人们万万始料不及的吧?不要说多喝水,就是多吃饭,多吃肉,超过脾胃的消化能力,伤了脾胃之气,都能引起营养不良,引起津液亏虚。
人身三宝“精、气、神”,精由津液所化生。津液为养命之源。多喝水,大能伤津化燥,败血伤精。说喝水能伤津化燥,有什么证据?五苓散证的病机,就是证据。五苓散的功用,就是消除体内潴留不去的水气,以恢复津液的化生和敷布功能的。
五苓散的症状表现,除了可能有头痛身疼、发热身重、吐泻及小便不利等症之外,最主要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渴饮不止、饮不解渴。喝水喝到吐回来了,还是大渴不止。为什么渴?胃中潴留的水气,破坏了津液的化生与敷布,导致口中没有津液,而生口渴。可见水不是津液。虽然喝水已经喝到满口吐水,並不能让口中生出一点能止渴的津液。並且正是因为肠胃中水分太多,妨碍了肠胃化生津液的功能,才造成严重口渴。利用五苓散的排水功能,把肠胃中的水气排出体外之后,一切因水气而产生的症状,才会各个逐步消失。
口渴是口中缺乏津液所致。虽然造成口渴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有实热,有虚寒,有瘀血,有虚劳,有阴虚,等等,但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肠胃中积水太多。
《金匮要略》说,“心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疼,脉沉者,有留饮”。心中,即现在所说的胃。意思是说,胃里有水气留着不去,可以引起短气喘促和口渴,及四肢疼痛。
中医说肾为水脏,主水。意思是说,肾有两个功能:一方面负责把体内废水排出体外。如果不能把废水排出体外,而留于体内,即成尿毒症,或肝腹水等危症死症。试看一些肝腹水病人,面部瘦削如猴,肚子却胀大如瓮。积水虽多,不能转化为津液。口渴尿少,津液不生。肾的另一个功能,是“受五脏六俯之精而藏之”。喝水多了,不能化生津液,反引起口渴,哪还有多余的津液可供肾脏去“藏之”?肾无津液可藏,当然也不能生肝木。肝无津液滋养,藏血造血及疏泄功能俱废。于是性命休矣。喝水之害,足以殒命也。
有些人为什么多喝水,也解决不了口干舌燥的问题
中医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自然界中,我们知道梅雨季节,阴雨连绵。不少农作物也因多雨而烂根枯死;再比如说,有些人种花,老是种不活,原因他也天天浇水,其实就错在他天天浇水上,这花被水淹死了!同样的道理,人非水生动物,消水能力有限。如果人体一味多喝水,也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可惜这一点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喝水伤津化燥的原理,在于水多伤了脾胃阳气。脾胃阳虚,不能化生津液。津液生化无源,怎能不燥?于是口渴大作,又引水以自救。谁知越喝越渴,形成糖尿病的消渴症。其原理,正如锅中水太多,炉中火小,不能把水烧开。水汽不能上升,空气干燥,怎能不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