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986年,那个帮助病重母亲自杀的孝子王
TUhjnbcbe - 2023/6/19 21:27:00
北京看皮炎好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506104.html

安乐死一词一直以来都被们广泛讨论。

或许有人觉得这个词的含义离我们很远,实则不然,有关安乐死的事件往往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与亲人的身上。

帮助病重母亲自杀的孝子王明成

年6月,一名59岁名叫夏素文的女子因肝硬化腹水而昏迷住院。尽管当时的医生尽了一切的可能来为夏素文医治,但最终还是不见好转。

面对夏素文逐渐恶化的病症,最终院方便是无力回天。因为当时的急救条件尚不发达,一旦医生认定无法救治之后,基本患者都只能是等待死亡的最终降临。

临终前的几天时间里面,夏素文因病痛的折磨哀嚎不断。

一直守在病床前的儿子王明成看到受尽折磨的母亲,虽有心尽孝但也无能为力。当时的夏素文一心求死,因为只有死亡在这时才是一种解脱。

王明成看着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母亲承受着非人病痛,为了不让母亲再受这样的折磨,于是王明成找到了夏素文的主治医生薄连升,要求对其母亲实施安乐死。

在听到了王明成的请求后薄连升表示一阵诧异,即便是从医多年,对于这样的请求薄连升也是第一次遇见。

但是很快薄连升就对王明成的要求表示理解,因为在薄连升眼中王明成是一个大孝子,想要母亲早点得到解脱的这份心没什么可质疑的。

但毕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作为医生的薄连升思前想后,纠结了很久才答应了王明成的请求。

最终薄连升为王明成开了一剂安乐死药物,帮助王明成的母亲夏素文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薄连升帮助王明成对其母亲实施安乐死一事被院方知晓,随后便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

公安机关在将二人逮捕之后,便以故意杀人罪对二人向法院提起了公诉。事件也在媒体的报道之下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

在当时的社会上普遍对于王明成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主要还是基于孝道的原因,大多数人认为即便是夏素文身患重病,作为儿子的王明成也不能违背人伦,弑母杀亲。

但是一些家中有老人经历过疾病煎熬的人却对王明成的做法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因为这些人都见到过身患重病的亲人在离世之前的那种煎熬。

由于当时社会影响太大,即便法院在进行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也不得不考虑社会舆论的影响。

其实,王明成在此以前一直都是声名远播的。

在王明成很小的时候,王明成的父母就已经离异,法院将王明成与他的二姐判给了父亲。

后来父亲为姐弟二人找了一个后妈,这个后妈就像是所有小说、电视剧中被丑化的那些恶人一样,成天对姐弟两不是打就是骂。

整个少年成长时代,王明成都是在后妈的打骂和父亲的漠视中度过的。唯有亲生母亲夏素文,依旧关爱着王明成,夏素文的母爱成了王明成成长的精神支柱。

后来王明成参加工作之后,便开始回报母亲。当时王明成每月能够领取到43元的生活费,王明成将其中30元都给了母亲,而自己只留下13元独自生活。

即便是后来,王明成有了对象,成家生子,也一直尽孝赡养自己的母亲。

在当地,只要是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王明成是个孝子,谁都不愿意相信王明成会做出这样“弑母杀亲”的事情来,即便是帮助母亲实施安乐死,人们从情感上也接受不了。

幸运的是,法院并没有被人们的情感和社会舆论所左右,在基于调查的事实基础上认定王明成与薄连升虽有帮助夏素文实行安乐死的动机。

但由于薄连升所开的药剂未达到致死剂量,因而两人故意杀人罪不成立,被判处无罪。

虽然法院最终做出的是无罪判定,但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的两人还是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们毫不留情地用最为恶*的语言攻击着这两人。

因为人们害怕有一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唯有那些在病痛中被折磨的病人,表示了一丝理解。

他能帮助母亲安乐死,可谁来帮一下在病痛中煎熬的王明成

原本以为这件事对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但不幸的是在年的时候,王明成被诊断出患有胃癌。

在经历了手术治疗之后,王明成最终没能战胜病魔。年11月,王明成被检测出癌细胞以及扩散到全身组织。

从年11月开始,王明成全身上下发生了癌细胞的多发性转移,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王明成饱受病痛的折磨。

癌症晚期病人,尤其是全身多发性转移的患者所要承受的那种病痛是十分可怕的。

据相关专家估算,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后关头所要承受的痛苦甚至比女性分娩时更甚,一般的麻醉,止痛的药物完全无法缓解病人的痛苦。

年1月7日,在病床上被折磨了数个医院提出了“安乐死”的请求,但是院方对此断然拒绝。

无奈之下,王明成又于当年的6月7日向院方发出了想要“安乐死”的呼声,并向全社会寻求支持。

但是由于国家法律的限制,医院还是拒绝了对王明成实施“安乐死”。

年7月30日,王明成在经历了数年的病痛折磨之后已经面容憔悴,浑身干枯。

当有人问起他时,王明成之时表示没能实行“安乐死”自己很遗憾。王明成最后的那段日子几乎就是一种煎熬。

年8月2日晚上,王明成病情再度恶化,此时的王明成已经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

于是王明成便告诉妻子说:“恐怕自己撑不过天亮了,心里很害怕。”这是王明成留给妻子最后的话。

随后王明成进入弥留阶段,疼痛中胡乱喊叫,并几番陷入昏迷。最终在年8月3日凌晨3时30分,王明成在极度痛苦中停止了呼吸。

王明成死后,多家媒体对王明成痛苦离世一事作了报道,社会再次引起了对于“安乐死”的广泛热议。

因帮助亲人安乐死而获刑的案例并不罕见

无独有偶,在年的时候,还发生了另外一起与王明成当年一样的案件。广州一男子邓某送食母亲农药,帮助其实行安乐死。

邓某的母亲李阿婆中风卧床有20余年的时间。由于长期的卧病折磨,李阿婆起了轻生的念头。

于是李阿婆便向自己的儿子邓某提出了帮助其安乐死的要求,儿子不答应并一直拽着儿子的手。最终邓某熬不过母亲的坚持,买了一瓶农药让母亲喝下。

母亲死后,邓某向当地派出所报案称母亲是自然死亡,但是当民警做了现场勘验之后却认定为是非正常死亡。于是便将邓某带回公安机关接受审查。

经过多方问询,周边的邻居们一致认定邓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孝子,对于邓某帮助母亲“安乐死”一事表示难以置信。

最终邓某被认定为采取了所谓的“积极方式”对母亲实施了“安乐死”,因此获罪。

其实要是仔细查找消息,从王明成案开始至今,同样的案件已经出现了很多起。而因为帮助亲人实行安乐死而获罪的不在少数。

那么安乐死到底为什么不能被立法,难道让在病痛中饱受折磨的患者早日脱离苦海真就是这般罪大恶极的事情吗?

安乐死为何一直难以被合法化

其实早在年七届人大会议上,作为中国妇产科学和儿科专业的泰斗严仁英和胡亚美就曾提出过为安乐死立法的议案。

当时严仁英在议案中写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与其让一些绝症病人痛苦地受折磨,还不如让他们合法地安宁地结束他们的生命。”

安乐死立法一事经过多年的讨论却始终没有结果,这其中包含的是法律、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因素。

不过虽然如此,仔细研究关于安乐死的案件人们往往会发现,那些因为安乐死而获罪的人们,法院在量刑的时候大多会酌情从轻量刑。

可是即便是法院从轻量刑,但与真正的免于罪行之间还是存在着极大差别的。

或许安乐死对于大多数被病痛所折磨的老人而言都是一种最为体面的离世方式。

但就我国现行的国情与医疗制度而言,一旦安乐死被合法化,所面临的将会是广泛的社会道德风险。

我国现行的医疗制度对于癌症等诸多疾病的治疗依旧达不到医保全面报销的程度。

多数抗癌药至今未纳入医保;并且这些药物还存在着原研药价格高昂,仿制药国内没有的窘境。

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就将这一问题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国家不断地在调整医疗制度,但那些家中有重病患者的家庭而言,活着依旧是如此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避免一些极个别情况下出现,亲属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主动结束亲人生命的事情。

常言道,久病无孝子,这样的事情绝不是个案。

对此法律承担着社会道德的最后红线的关口,一旦放任,在我国势必将会出现太多因为无可奈何而导致的人间悲剧。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我国“消极的安乐死”存在的案例有很多,即便是人们在谈及这一问题的时候避之若讳。

不说,不等于没有。所谓“消极的安乐死”也叫被动安乐死,即在确定病人没有希望被治愈的情况下,停止对病人继续进行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

原本这算是一种擦边球似的存在,但随着重症医学救治技术的不断进步,“消极安乐死”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

病人一旦进入重症抢救阶段,高昂的治疗费用成为压垮病人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通过仪器能够维持人的生命特征,人们就没有理由终止患者的抢救。

大多数时候,人没救回来,还给患者家属留下了极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因病致贫的事情多不胜数。

而关于“积极的安乐死”更是难以被推广。这当中更是有着成千上万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首先,积极的安乐死仅针对那些尚还具有清醒意识的患者,但是这个界定却存在这极大的漏洞。

且不说一些患者,如:有重病或者生理缺陷的婴幼儿、老年痴呆症等无法具有自主意思的老人,可能存在被诱导,或者被人为认定为接受“主动安乐死”的情况。

即便是具有完整自主意识的患者也可能存在在执行安乐死的那一刻出现反悔的情况。

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违背患者意愿,或者患者意愿不明的情况就可能不认定为谋杀。这样的道德与法律风险是很难被人们所接受的。

因此,即便安乐死被立法认可,真正能够适用于安乐死的限定条件也将是极为严苛,最终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真正能够接受安乐死的也将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而这样的一小部分人群显然很难推动立法,甚至推动整个国家司法、道德等多方面的改变。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中国的传统孝道观念也将对亲人,尤其是父母实行安乐死视为最大的道德禁区。在中国讨论安乐死的适用范围,最大的群体就是老年人群。

而在这部分人当中,能够决定患者是否接受安乐死的大多数是患者的子女。

中国人历来讲究“孝道”,赡养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是每一个为人子女之人的必要责任。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就算是,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已经因为一个人的患病变得不堪重负时,也没有多少家庭的子女愿意主动站出来为父母做出安乐死的决定。

甚至是说就算是在老人的主动要求下,子女也断然不会接受这样的请求。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因素外,安乐死未能被立法的顾虑依旧还有很多。

只有当医疗资源以及保障水平能够真正做到对所有患者实现真正的公正以及全社会得大多数人能够从道德观念上为安乐死找到一个新的落脚点的时候或许安乐死才有可能被合法化。

而在这以前,那些依旧在病痛中饱受折磨的患者似乎还不能看到安乐死被合法化的曙光。

1
查看完整版本: 1986年,那个帮助病重母亲自杀的孝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