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死疲劳》,作者莫言说过这样两句话:
一句是:
“诺贝尔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另一句是:
“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
年出生的莫言,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著作众多,《生死疲劳》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莫言在创作这本书时,仅用43天就完成了43万字的初稿。
提及此,莫言在序言中说,这本书从动笔到初稿只用了43天,但书中的主要人物原型却在自己的脑海中活跃了43年。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句经典的佛经,便是书名的由来。
莫言认为,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而人因有贪欲很难与命运抗争。
人生艰难,世事无常,人们总是在贪欲中沉沦,又在清醒中找到解药。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蓝解放爱上了比他小20岁的庞春苗,为了能与庞春苗在一起,蓝解放不惜失去工作,结果落得众叛亲离、兄弟反目。甚至母亲迎春去世时,没有人通知蓝解放回西门屯送迎春最后一程。
迎春的葬礼,在金龙的操办下既风光又热闹。
眼看迎春的棺材即将完成进入墓道,就在这时,一个满身酒气、站得七歪八斜的男人却从看热闹的人群中冲了出来,并一路跌跌撞撞地站在了迎春的墓上。
这个人是谁,他有什么目的,失去迎春后其他人的生活是否会发生改变?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今天的共读。
披着肥大棉袄的男人,挺直腰板站在迎春棺木上的那一刻,大家才看清楚他的脸。他就是曾经西门屯的村长洪泰岳。
自从农村进入到“包产到户责任制”的阶段,洪泰岳就一直意难平。
他恨蓝脸这个“单干户”成了改革的先锋、恨金龙这些地主阶级也能摘掉“帽子”。
在洪泰岳的认知中,仿佛金龙在西门屯做的一切建设,并不是与时俱进,而是单纯地想要走资本主义。
因此,洪泰岳在腰间绑了一圈雷管,准备通过献祭生命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金龙见状,好言劝阻,没想到洪泰岳却恼羞成怒,抱着金龙引爆了炸弹。
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西门金龙与洪泰岳双双奔赴*泉。
金龙生前挥金如土,死后却没有给*互助和西门欢留下任何财产。为了维持生计,*互助只能靠剪纸为生。
后来,*合作因为罹患癌症,随蓝开放、西门狗一起搬回了西门屯。
*互助照顾*合作饮食之余,常常哀叹生命无常,遂与宝凤一起为*合作搜罗了各种偏方。
奈何*合作生无可恋、一心求死,不仅拒绝了所有的偏方,医院看病的机会。
临终前,*合作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蓝开放。所以,*合作特意找来了蓝解放和庞春苗。
*合作说:“解放,咱俩也算是夫妻一场,我死之后,你们不用再东躲西藏了。求你们好好照顾开放,这孩子跟着我们吃尽了苦头。”
*合作死后,她的父亲*瞳没多久也因肝腹水而去世,母亲秋香不堪再一次成为寡妇,随即悬梁自尽。
“死去的人难再活,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蓝解放办理完*瞳、秋香、*合作的丧事后,便在西门家大院住了下来。
“子欲养而亲不待”,蓝解放一直愧疚于没能送母亲迎春最后一程。
如今父亲蓝脸的身子也大不如前,即便他还因庞春苗的事情而不肯原谅蓝解放,甚至连见都不愿再见蓝解放。
于蓝解放而言,父亲也终究是父亲,蓝解放只想陪伴在他身边,为他养老送终。
年中秋,当蓝脸得知蓝解放和庞春苗正式领了结婚证后,他便带着西门狗走出了西门大院,将自己埋在了*土里。
临终前,蓝脸已了无牵挂,正如他对蓝解放说得那般,“你们终于修成正果了,我也没有心事了。”
原来,蓝脸嘴上对蓝解放说着狠话,心里却比任何人都爱得深沉。
蓝解放埋葬了蓝脸和西门狗后,便在同学沙武净的安排下,在县城的文展馆谋了一份闲差。
说是同学情深,不如说是新高密县委书记卖老县委书记一个人情。
因为老县委书记和庞春苗的父亲庞虎是几十年的好朋友,所以他不忍看到庞虎风烛残年之际,两个女儿均无法承欢膝下,便找到沙武净托付了这件事。
庞虎也是一个传统的人,他和蓝脸一样,在得知庞春苗插足蓝解放的婚姻生活后,便一怒之下跟庞春苗断绝了父女关系。
如今庞虎年近八十,心肠软了泪水也多了,再加上妻子已逝,大女儿庞抗美被“双规”,外孙女庞凤凰又不知所踪。
得知庞春苗与蓝解放结为合法夫妻后,他便托了人找了关系,促成了蓝解放工作的事。
蓝解放和庞春苗都是孝顺的人,沙武净说明缘由后,他们便一口应了下来。
重逢后,三个人其乐融融,本以为这样幸福的日子会一直过到老,结果天不遂人愿。
庞春苗刚被确认怀孕后不久,就因车祸而永远地离开了蓝解放。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爷想要给庞春苗这段“飞蛾扑火”的爱情画上句点。
那些看似是幸福的馈赠,其实暗中早就标好了价码。
庞虎痛失爱女,一病不起,没多久也去世了。庞抗美在狱中得知父亲和妹妹的消息后,也随之奔赴了*泉。
蓝解放安葬好他们后,便被蓝开放接到了他们在县城里的旧居。而在那里等着蓝解放的,则是靠剪纸为生的*互助。
*互助年轻时,就是蓝解放的梦中情人。因为西门金龙,蓝解放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娶了*合作。
如今,蓝解放痛失爱妻,*互助成了寡妇,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善解人意的蓝开放,便为姨妈和父亲创造了独处的机会。
另一边,为了弥补姑姑西门宝凤年轻时的遗憾,蓝开放亦安排刚刚丧妻的常天红去见了守寡多年的西门宝凤。
蓝开放看着长辈们都有了着落,既高兴又落寞。因为他心里如公主一般的庞凤凰,还不知身在何方?
自从在祖母迎春的葬礼上,与庞凤凰匆匆一别后,蓝开放便数年没有再见过庞凤凰。
郭襄是“一见杨过误终生”,蓝开放也是一样。他一直深爱着庞凤凰,甚至把喜欢庞凤凰当成了一种习惯。
蓝开放就一直在等着庞凤凰。
一天,庞凤凰真的出现了。年元旦,在高密火车站的广场上,出现了一对耍猴的男女和一只身材巨大的马猴。
这只猴就是西门闹的转世西门猴,这对耍猴的男女一个是庞凤凰,一个是西门欢。
他们上身穿着鼓鼓囊囊、脏臭兮兮的羽绒服,下身穿着破烂不堪的牛仔裤。一边敲着铜锣,一边顿喉高唱。
这一世,西门猴仍然是个“忠仆”。他目光灼灼,表面上是在卖力地演出,实则却是在保护庞凤凰。
只要有人敢对庞凤凰出言不逊,或是做出什么侮辱性的行为,西门猴便会以闪电般的速度扑上去撕咬。
很快地,庞抗美的女儿和西门金龙的儿子耍猴卖艺的消息传遍了县城和乡村,也传到了蓝开放的耳朵里。
蓝开放得知消息后,便放下手头工作,一路跑到了火车站广场。
这个对罪犯冷酷无情的年轻警官,在见到庞凤凰的那一刻眼睛瞬间模糊了起来。因为他做梦也没想到昔日的金童玉女,竟流落街头耍猴卖艺。
那一刻,作为车站派出所的副所长,蓝开放本可以利用职权,把西门欢和庞凤凰逐出车站广场,但他没有这样做,反而在西门欢意外去世后,站在庞凤凰和西门猴的身后,当起了他们的保镖。
所里的部分警察纷纷向所长表达不满,所长珍惜蓝开放这个人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开放老弟,县城里有多少好姑娘啊,为一个耍猴的女人,你看看她那模样,像个什么?”
确实,以庞凤凰现在的条件和打扮,根本就配不上蓝开放。但爱情从来都是不可理喻的,蓝开放对庞凤凰的决心和当年的蓝解放一样。
他告诉所长:“所长,你撤了我的职吧。如果我连当警察的资格也没有了,那我就辞职。”
毕竟是男未婚女未嫁,既然蓝开放心意坚决,别人也就不好再掺言。日子一久,当初不满蓝开放和耍猴女纠缠不清的警察们,竟被蓝开放的痴情打动。
蓝开放相信只要再坚持一下,庞凤凰一定会接受自己。
蓝开放每天都会捧着鲜花或水果,站在庞凤凰居住的地下室门外。
可庞凤凰却是个铁石心肠的女人,她不肯接受蓝开放,还嘲讽地说:“想要我嫁给你,除非你的蓝脸变白。”
蓝开放是蓝脸的子孙,自然也继承了他的半张蓝脸。庞凤凰原本只是想让蓝开放知难而退,没想到蓝开放竟当了真,专程去青岛忍着剧痛做了“换皮手术”。
冒着生命危险去“换皮”的蓝开放终于得到了庞凤凰的爱。
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蓝解放和*互助时,本以为会得到长辈们的祝福,可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残酷的真相。
原来,庞凤凰竟是西门金龙的女儿,亦是自己的表妹。那一刻,蓝开放简直要发疯。
于是他冲到庞凤凰所在的地下室,一枪击毙了西门猴,随后又把枪口对准了庞凤凰。蓝开放本想与庞凤凰共赴*泉,却在扣动扳机的那一刻,犹豫了。
因为他早已爱庞凤凰爱到了骨子里,即便是失去理智,也舍不得伤害庞凤凰分毫。
蓝开放将枪口转向了自己,并最终倒在了血泊中。
年底,庞凤凰独自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生下了她与蓝开放的儿子蓝千岁。由于是近亲生子,所以蓝千岁从小便患上了无药可医的顽疾。
庞凤凰去世后,蓝解放和*互助一直精心照顾着“脑袋大身子小”的蓝千岁。
直到蓝千岁5周岁生日那天,才从蓝千岁的口中,得知了他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为猴的累世经历,并跟随蓝千岁的记忆,回顾和反思了西门闹“平凡却又不凡”的一生......
西门闹的六世轮回到此结束了。
正如莫言说的:“佛眼低回处,生死皆疲劳。”
这部极具魔幻现实主义民族的秘史,终究还是人性的一出好戏
这本《生死疲劳》也是莫言送给普通人自我救赎的一剂“良药”。
读过《生死疲劳》的人都这么说:
“我总以为得奖的大作品应该是严肃认真的,没想到语言也很轻松,甚至有时也会幽他一默。”“语言感觉就是非常的冲,文字密度很大,有口腔快感,这部作品很魔性的吸引人。”“我所养成的所有不正经与爱乱侃的语言风格似乎源自他的魔幻现实作品。”
莫言的好友,著名作家余华也这么评价他:
“他最讨厌把朴素的话说得深奥,再把深奥的话说得不知所云。”
这种朴素和幽默让语言变得流动,如瀑布般倾泻而出,词汇和思想间充满了热带雨林般宏大的繁衍生息能力,表面上只是用眼睛在看,但其实你所有的感官都已经被莫言调动起来了。
那么,这个莫言构思了43年,花43天便一气呵成的故事到底讲了什么?
年,西门闹带着记忆经历六道轮回,他变成给他打工的“蓝脸”家的驴、牛、猪、狗、猴,最后是婴儿。整个故事也是西门闹讲述自己每一世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是一本创新无比大胆的惊世之作。
《生死疲劳》书名来自佛经中的一句话:"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佛教认为人之所以生也疲劳,死也疲劳,皆因贪欲起。因此,莫言首先认为唯有放下仇恨和贪欲,才能轻松地生活,找到做为“人”的乐趣。
其次,在《生死疲劳》中,莫言笔下不灭的热情与希望更是让人读来痛快!他通过对六世轮回的想象跨越了生与死,告诉了我们在历史长河中一个变幻无常的命运里,那些人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一种强劲生命力,成为那片苦难深重土地上可贵的人。他们爱就爱到底,恨就恨到底,犟就犟到底,干就干到底。这些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对于未来的想象力,哪怕生活再苦,哪怕日子再难,也有着最初的坚守,永不屈服。读来让人内心生出一种力量,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都要咬牙挺过去。活着就永远有希望。
莫言这么说道:“最好的生活,就是在痛苦的时候,笑着面对。”当生活让你倍感疲劳,不妨看看这本《生死疲劳》吧。
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