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怎么挂号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4/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患者误用大承气,险象环生,医者依脉定诊,巧用大建中,妙手回春。让我们随着谢老师的精彩讲解,一起品读这则精彩的医案。
一:误用大承气,命在旦夕
我们来看这则医案,这是一则“鼓胀”医案,用现在的话来说,有些类似于肝腹水。
如果这位患者不是遇到了王雨三先生,很有可能会死亡。
医案是这么说的:
遂罗店绅士孙诞石之兄叔虞,年六十余矣,患胸腹作胀。时医用消导利气药,病尤剧。
召予至,见一医已开大承气汤于桌上。
切其脉,左沉微,右已绝。
见其胸腹凸起,按之板硬,如鼓皮之紧绷,水浆不入于口者数日矣。自谓胸中有物窒塞,致气亦不能呼吸,求为开通之。
大家看,患者虽然“胸腹凸起,按之板硬,如鼓皮之紧绷,水浆不入于口者数日矣”,似乎像一个实证。
病人也要求“开通之”,帮他通利出去。
但大家看脉象“左沉微,右已绝”。
左沉微,就是把手按到患者的左脉上,寸关尺浮取没有,中取也不明显,到沉取的时候才好像有,但也十分微弱。
而右已绝,则更严重了,右手脉寸关尺浮取、中取、沉取,几乎都取不到。
患者左沉微,右已绝,是典型的双手沉而无力的虚脉,而且右已绝,阳气将倾,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用泻法吗?
肯定不行的,是不是。如果再泄一下,那患者或将有性命之忧。
所以通过脉象来看,前医用大承气汤,是对证的吗?
很明显不对,如果患者吃了大承气汤,把仅存的“一口气”再给泻掉,那估计患者就真的不行了。
所以,每当读到类似的医案,我都会心生一些感慨:做为一名医生有时候真的很难,掌人之性命,实在是责任重大,技不可以不精,脉不可以不学呀。
二、依脉定诊,巧用大建中
所以王雨三先生就问他的家人:
桌上之方,服过否。曰未也。
予曰:未服此方,或可挽救。
即用大建中汤,以别直参一两、蜀椒三钱、炮姜二钱、加真于术、枸杞子各一两、制附子三钱。嘱其煎浓,冲饴糖一小杯,频频服之。”
这里王雨三先生用的是大建中汤的加减,《金匮要略》里讲“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对于因寒而引起的这种鼓胀凸起,不能饮食,痛不可触,大建中汤是非常好用的。
那从脉象上分析,根据我们前面讲的左右脉象差异的内容,左脉是地,阴为主,阳为辅。右脉是天,阳为主,阴为辅。
这里大建中汤着重解决的就是“右脉已绝”,先回阳再说,阳气起来了,左脉沉微也会相应得到改善。
三、喝不喝药,一波三折
王雨三先生开出药之后,患者服药也是几经波折,但好歹患者命不该绝,有贵人相助才保住了一命。
俟予出,等到王雨三先生走后:
曾开大承气汤之医,系其亲戚,即来视予方。咋舌而谓其家人曰:
若无病之人服此药,尚且作胀,况胸腹之胀硬如此,而再用此大热大补之重剂岂非胀上加胀乎,不服此药,或可稽延时日,若服此药,则速其绝矣。家人闻其说,则犹豫不决。
开大承气汤的医生,有些不解,说大建中汤是大热大补之重剂,会让患者越来越胀。
这其实是什么呀,就是只看到症状,而不见其病因,这是我们做医生的应该要尽量避免的。
我们要抓的不是表象,而是背后的病机。
但是他的亲戚孙诞石还是很有主见的,说:
数年以来,吾家数人之危病,均经王某用特别法治愈。如不服此方,命恐难保。经其力谏,始从之。初服只可受一二匙,后即渐渐增多,腹中作鸣,而自谓胸中爽适,频催续服。
患者先只吃了一两勺,后即渐渐增多,腹中作鸣。
哎,气机动了,自谓胸中爽适,也不那么憋了,也不那么难受了,频催续服,开始要药喝了。
所以说对证很重要,对证了效果就立竿见影,那怎么对证呢?
还要对脉象有一定的掌握,把握到病机才行。
服之两剂,其胸腹之胀硬,即变而为柔软矣。水浆不能进之胃口,竟然欲思饮食矣。
你看,服用了两剂,患者的鼓胀就改善很多,也开始想吃饭了。
想吃饭是很重要的,说明患者胃气起来了,是病情好转的表现。
四、至虚有盛候,慎之慎之
王雨三先生自己是怎么分析的呢?他说:
此症虽由于脾胃虚极,中阳衰败。实则以下元真阳衰微,不能生火以燠土,致运行输化之机截然停滞,而致气虚中满。
再服破气伤脾之药,耗散其中气,催绝其脾胃,故现此至虚有盛候之症也。
“至虚有盛候”,就是当人体虚到了极致,症状表现反而是实的,你像这位患者的鼓胀,看似实证,实则至虚。
予即以内经“塞因塞用”之法,再以仲景之治胸腹作痛,出现有头足,手不可触近者之方,竟将九死一生之病而挽回之。古法古方之神且速,有如是哉。
就是,为什么效果这么好呢,两个方面。
第一个,通过脉象,判断出了患者虽然是“盛候”,但是虚证,而且是至虚之证,用大热大补之法。
第二个,处方用药精当,用仲景的大建中汤,方证对应。
所以大家看,脉、证、方、治,实际上是一个完整体系,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环,都很难有这样的疗效。
所以我们既要会摸脉、辨证,还要能处方、用药,这样才行。
那好,这是这则“至虚有盛候”,用大建中汤治愈鼓胀的医案,我们就讲到这里。
-END-
本文节选自谢相智老师《应象脉法:一脉打通方证药》的课程内容。
走进脉法,走出迷茫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