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
一、桑黄概述:
桑黄是一类大型药用真菌,子实体多年生,无菌柄,外形呈蹄形或半球形,颜色金黄、黄褐色或咖啡色,以附生在桑树上的最为珍贵。从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开始,历代著名药书典籍中对桑黄均有详细的功效描述与使用记载,是历代名医名方从未断层的一味好药材,因此享有“森林黄金”的美誉。现代研究表明,桑黄具有防癌抗癌、提升免疫力的作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药剂中有效率最高的一种药用真菌。
二、中医对桑黄的记载:
年前:《神农本草经》记载桑黄属于上品,无毒,“属上经,性微寒,无毒,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唐朝时期:甄权编写的《药性论》和唐朝官方编修的药典《新修本草》均称许桑黄如灵丹妙药。
明朝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菌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
清朝时期:著名医家张璐著《本经逢原》记载“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金色者治癖饮(积水)、症瘕积聚(肿瘤),及肠风泻血、五痔下血、血痹虚劳,咽喉痹痛,一切血证咸宜用之。
现代记载: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对桑黄都有详细描述,功效主要有: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三、桑黄的现代研究:
日本:年,日本东京都大学医学博士久乡晴彦联合日本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化疗部,经实验发现桑黄对肿瘤的抑制率达96.7%;并于年将桑黄列入肿瘤治疗临床处方药物。
韩国:年起,韩国全面致力于桑黄的研究与开发;年桑黄进入韩国G7国家研究计划;年获韩国卫生部批准将桑黄列入肿瘤治疗临床处方药物。
美国:年,美国开始从日本进口桑黄,做临床研究,并在一些晚期癌症治疗中做药物替代疗法的研究。
台湾:中国台湾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热衷于对桑黄抗癌药理的探索;享誉国际的菇菌类专家,前任南台科技大学生物系教授陈启桢,著有《桑黄-抗癌第一名》。
中国:桑黄研究从年才开始有论文陆续发布,研究范围涉及微生物学、作物学、中药学、化学工程及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多方面学科,在《食用菌》、《中草药》、《食品科学》、《中国食用菌》、《中药药理与临床》、《食用菌学报》、《食品研究与开发》、《中华中医药学刊》等相关期刊杂志发表。
四、桑黄研究结论:
1、桑黄的主要有效成分[1][2]
2、桑黄抗癌的原理[3]
3、桑黄的具体功效[4]-[16]
防癌变:阻止溃疡、息肉、结节、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
防突变: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
防转移: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防复发:避免癌症的复发;
止疼痛: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食欲不振,疲劳倦怠等症状;
减轻副作用:减轻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
护肝作用: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抑制尿酸生成: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避免因尿酸盐微结晶沉积于关节而引起局部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的发生引,达到抑制痛风发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桑黄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孙佳奇等;中国医药导报年11月第13卷第33期
《桑黄化学成分研究》莫顺燕等;中草药年第35卷第10期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朱琳等;菌物研究年第四期-
《桑黄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周存山等;食用菌年第27卷第2期
《桑黄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焦志刚等;国际中医中药杂志0年9月第32卷第5期
《桑黄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应瑞峰等;中国食品添加剂7年第12期
《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生长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车会莲等;中国公共卫生年1月第21卷第1期
《桑黄多糖体外免疫活性研究》胡启明等;食品科技3年第38卷第9期
《桑黄胞内及胞外多糖对荷瘤小鼠减毒增效作用的研究》孟庆龙等;中国中药杂志2年3月第37卷第6期
《药用植物桑黄抑制高血糖症的研究》周长文,王芳,陶淑玲;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0年第22卷第1期
《食用菌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细胞体外糖代谢的影响》张超等;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7年第36卷第1期
《桑黄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孟庆龙,潘景芝,陈丽,王琦;食品科学杂志年第32卷第3期
《桑黄胞内及胞外多糖抗炎作用的研究》孟庆龙等;时珍国医国药年第22卷第5期
《桑黄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严红实等;食品科技杂志3年第38卷第6期
《桑黄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王松伟等;中国保健营养年第31卷第1期
《桑黄提取液抗尿酸活性的研究》刘帅阳等;人参研究9年第31卷第4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