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妙方 http://m.39.net/pf/a_4768976.html李后强
王静安,成都人习惯叫他“王小儿”。他在儿科方面有很高造诣,是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被业界授称“国医大师”。他去世已经13年多了,但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眼前,无法忘却。
我认识王静安先生是年9月24日,在华西都市报主办的“患者在我心中、奇迹在我手中———医院争优创模经验交流会”上。我当时以四川省委*研室工作人员身份参加会议,王老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给我留下很深印象。那年我才40多岁,王老已经80多岁,他叫我老弟,实际上我们是忘年之交。
我在那次会上提出治病还要“治心”的观点,说:“华西都市报架起了一座媒体与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此策划和创意走在全国媒体前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色就是竞争力,个性就是生产力。医院理念要人性化,技术要精湛化,操作要程序化。治病做到治心,才能成为医中高手。”王老对此观点很赞同。
那次会上,80多岁的王老精神抖擞地听大家发言并认真参与讨论,还以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历告诉晚辈们,对待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尽心,要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这次会后,我们经常见面,他专门给我送来学术著作《静安慈幼心书》《王静安临证精要》等。这些书,我至今还放在房间最显眼的位置。我对王老十分敬仰,尤其是被他的人品深深折服,他的著作自然不能懈怠,要时常翻阅,以示恭敬。
他是最受娃娃喜欢的医生
据文献记载,王静安年4月18日出生于成都市,年师承蜀中名医廖理奎、曾文轩等,年6医院工作,曾任中医师、主治中医师、副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年7月被授予“四川省名中医”称号,年10月被授予首届“成都市名中医”称号,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大师”称号,年4月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学会授予他“一代宗师”的荣誉称号,年10月被授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并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成都市劳动模范”,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中医儿科临床60余年,特别擅长对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被广大群众尊称为“儿童的保护神”,被患儿家长尊称为“王小儿”。临床经验丰富,理论上也颇有造诣。先后出版了多种医学著作,发表交流学术论文数十篇。
王静安先生是最受娃娃喜欢的医生。娃娃生病了,找王爷爷看病,已经成了成都人的习惯。许多娃娃说起去看医生,很害怕,但王小儿不一样。他问诊,总喜欢用磁性的嗓门高喊一声“乖孙儿……”然后笑眯眯地摸摸娃娃的脸,给娃娃又揉肚子又搓背,弄得娃娃很舒服,娃娃还要王爷爷多揉一下。他说:“因为我喜欢娃娃,娃娃也喜欢我。”王爷爷把娃娃逗一逗,把脸色看了,把娃娃的舌苔也看了;再摸摸手,把手指也看了。最后王爷爷在娃娃的背上搓一搓,挺舒服的,娃娃就笑了。这个自创的“王氏按摩法”,小娃娃很高兴,吃药容易见效,家长也省事。
对待病人细心又温暖
王静安先生于年9月6日仙逝,享年85岁。我们全家一直怀念着他。
他不但是治疗儿童病的“神医”,也是治疗成人病的高手。他给我和我爱人、女儿都治过病,尤其是女儿对王爷爷感情很深,经常做梦见到他,她小时候最喜欢王爷爷诊病。
女儿回忆说,有一次去找王爷爷看病,人太多,挤不进去,只好写了一张纸条请旁边的人递进去,正当她在人群里挤来挤去的时候,突然一只大手抓住了她,把她从人群里拉进了诊断室。来杏林大药房的患者很多,几乎都是从外地慕名而来,是来找救命医生的。女儿的脸上长痘痘,是小毛病,不好意思去跟别人挤位置。但王爷爷说,女娃儿脸上皮肤很重要,必须尽快治好,于是用了他自己研制的神秘的粉粉药敷脸,药到病除,脸上过敏症立即消失。
女儿还亲眼见到,有一次她去杏林大药房找王爷爷看病,前面黑压压地挤满了各地来的患者,有个人看模样是从乡下来的,挤不进去急得哭,他突然大叫一声,把自己的上衣脱掉,大家回头一看吓得纷纷退到一边,原来那个患者腰上有许多大脓包,旁边的人都害怕,巴不得躲远些,而王爷爷马上走过来把他带进去看诊,没有一丝嫌弃。女儿感慨地说,别人躲都来不及,他却一点不嫌弃,太令人感动!
王爷爷的字写得很漂亮,女儿至今还保留着他亲笔开的药方。医院太忙,不好打扰,有时候我们就去他家看病,实际是占用他的休息时间。结果发现,每天到他家求医的人也络绎不绝,最多时超过20个病人,他经常忙到晚上10点后。王老还多次邀请我们全家去他家吃饭,他亲自给我们添饭、夹菜、加汤,临走还送我们茶叶和补品。针对我们的身体和病情,他配制了专用药剂,放在他家冰箱里,我们用时就去西华门街9号院取拿。
很早就听说,在王爷爷家门口不远处有一个擦皮鞋的人生病了,由于家里很穷没钱看病。王爷爷知道后,主动找到擦皮鞋的人,免费为他看病,还自己抓药熬好后,找人把药给他送过去。不仅如此,王爷爷还特别喜欢看报纸,尤其注意上面刊登的需要帮助的人、有病没钱治的人的信息,然后他就主动跟那些人联系,送钱、送物。记得年全省评选“十大名中医”,在网上进行投票,王静安的得票数遥遥领先,经过省专家组严格评审,他成功当选。
其实,早在年4月,王静安先生就患上了肺炎,但他不愿休息,仍然坚持坐诊第一线。许多时候他上午看完病人,下午就开始打点滴。
住院还丢不下生病的娃娃
王静安的夫人肖凤琴谈起丈夫,心疼不已。当年“五一”前夕,在家人和同事的劝说下,王老才放下钟爱的中医和病人,入院接受治疗。可是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又强打着精神重新出现在“王静安小儿膏方门诊”,为生病的娃娃把脉开方。那时候他连走路都困难,是由两名助手搀扶到诊室的。就这样,王老又坚持了一个多月,直至6月13日最后一次坐诊看完最后一位病人,才被直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王静安先生年6月生病住院后,特别叫夫人肖凤琴给我打电话,请我去商量治疗方案和是否转院的问题。肖婆婆说,别人的话他都不听,说我是搞*策研究的,只听我的意见。我放下电话就跑到他病床前,他热情有力地握住我的手,硬要从床上坐起来说话。王老家里人都希望他医院,我也这样建议,倔强的静安先生终于同意转院治疗。我还得知,在他已经病得不能写字的情况下,他还给一位护士的儿子开了处方,治好了娃娃的病,这是王老开的最后一张处方。
7月19日,高烧不退的王老被紧急医院,再也没有出过病房。他病得不轻,除肝腹水外,还有肝硬化、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多脏器病变,诸多病症最终让这位慈祥的老人闭上了双眼。他是操劳过度,积劳成疾。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王老到了年8月下旬,意识就逐渐模糊,说不出话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天,神志、呼吸慢慢衰弱。医院ICU的护士说,从年9月6日凌晨2:10开始,王老的血压急剧下降,医院立即展开紧急抢救,医务人员拼命和时间赛跑,希望从死神手中把他抢救过来。但所有抢救措施都用上了,王老还是没有醒过来。2:40,王静安先生的心脏完成了最后一次跳动。
去世后市民自发前往悼念
王静安是热爱家人、风趣幽默的人。
上个世纪,王老的前妻病逝后,他带着两女一儿与肖凤琴重新组建了家庭。肖婆婆比他小10岁,老两口感情非常好。王老是个典型的“火巴耳朵”、老顽童,他的幽默是出了名的,讲话“富含相声风格”。他特别尊敬家里的“领导”,他说,当火巴耳朵有啥子不好?这有利于家庭和谐。
肖婆婆说,每逢坐诊日,不到下午3点王爷爷是回不了家的,她就做好饭等他。有时候王爷爷回家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躺下睡一会儿才起来吃饭,肖婆婆就陪着他。
王爷爷戏称,自己不仅继承了师父的医术,还继承了师父“惧内”的毛病。肖婆婆说,自己虽然嘴巴上凶老伴,心头却真替他着急。因为病人多,王爷爷常主动加号,名义上每次坐诊只有半天,其实坐诊时间常从早上八点直至下午二三点才结束,中途绝不休息,结束坐诊后再回家吃午饭。急脾气的肖婆医院里挡驾,不许王爷爷加号,他都没有听。王爷爷说,人家是远道而来的病人,决不能耽误,在城里吃住要花钱,而且心里着急,身上又有病痛,他宁愿自己累一点,也不让病人增加花销和痛苦。
王爷爷年轻时身体好,一天可以看多号病人。85岁高龄,王爷爷仍不愿离开中医第一线,每周坚持4天为患者诊病。年4月25日那天,他竟带病看了40多位病人,许多是外地远道而来的患者,结果他自己病倒在诊室。
王老几十年来招收徒弟近百人,其中不少已是主任医师,成为当地医疗系统的骨干。他对徒弟一向要求严格。弟子们要是没能对症下药或是诊断出现错误,就连写错字或用量稍差这些“小误”,他都会当着病人的面毫不留情地把处方扔回去,甚至用折扇朝弟子的脑壳重重敲打几下。最后,那把“体罚”徒弟的折扇已被打烂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老的大儿子王泽涵和孙女王雪梅受他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深深地爱上了中医。王泽涵说,眼见着父亲积劳成疾,家人都很心痛,都叫他不要再看了,父亲却很固执:“没关系。”迫不得已,家人拜托媒体发通告,医院去打扰父亲了。
王静安先生去世后,我们全家去了西华门街9号大院,只想为他鞠一躬,上一炷香。黑纱下,镜框里,王静安老人宁静而慈祥的遗像让人垂泪。花圈,重重叠叠的花圈……从灵堂一直摆放到大街,长达十数米。“好多人我都不认识,多是父亲的弟子、病人。”王泽涵感慨地说,父亲年7月病重住院时,每天就医院看望父亲,灵堂还在搭建时,很多人得到消息赶来,就为送父亲一程。
王静安老人走了,但“王静安工作室”永远保留了下来。值得欣慰的是,王老的事业后继有人。他的家人告诉我,王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名家,儿子王泽医院工作,我见过他,他像父亲一样,很受人尊重和喜爱。